当前位置:  > 足球新闻 >

首届新版世俱杯落幕,中国足球面临诸多亟待回答的问题??

纽约大都会球场上空的绚烂烟火渐渐隐去,为期一个多月的首届新版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简称“世俱杯”)就此结束。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隆重宣称活动获得了巨大成就,这象征着俱乐部足球“黄金时代”的来临。尽管社会对于新版世俱杯评价存在分歧,但其革新向新趋势的发展已经无法阻挡。

中国俱乐部未能参加第一届新版世界俱乐部杯,中国观众对世界俱乐部杯的观看兴趣并不像世界杯那样浓厚,中国职业联赛在困境中艰难前行,与国际足联举办的新赛事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不过,全球足球变革的浪潮汹涌澎湃,让人无法漠不关心。就中国足球来说,诸多迫切需要解答的疑问十分突出:国内俱乐部与世界俱乐部杯的竞技水平差距有多大?我们应当怎样缩小与国际足球的差距?将来我们是否需要主动争取举办世界俱乐部杯这类顶级赛事?

远,有多远?

中国足球并非自始至终未曾参与世俱杯比赛。2013年和2015年,广州恒大队(后来改名为广州队)两次凭借亚冠冠军的身份参加了上一版本的世俱杯。但是十年过去了,经济泡沫破裂、俱乐部不再运营,过去的辉煌如今只剩下遗憾的叹息。

武汉车谷江大女足在女子足球界,于2025年5月赢得了首届亚足联女子俱乐部锦标赛的冠军,获得了参加2028年国际足联女子俱乐部世界杯的资格。

但是女子足球联赛还处于发展初期,与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的男子足球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如果希望在中国俱乐部最高水平的男子足球世界俱乐部杯赛事中再次看到中国俱乐部的参赛,估计必须耐心等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按照赛事规定,最新一届世界俱乐部锦标赛每四年举办一次,共有32支队伍参加比赛。亚洲地区有四个参赛席位,由四年时间里亚洲冠军联赛的冠军自动获得资格。如果某支球队多次赢得冠军,那么剩下的名额将分配给该周期内亚冠积分最高的队伍。

这表明,亚洲各俱乐部想要参与世俱杯,只有两种可能:赢得亚洲冠军联赛的冠军,或者持续表现出色,始终位于亚洲冠军联赛的前列。相比之下,中国俱乐部在最近五年中,仅在亚洲冠军联赛中一次进入了八强,两者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

当前,世俱杯提供的奖金金额刷新了历史记录,或许会使得亚洲各俱乐部之间的水平差距更加显著,从而加剧优胜劣汰的现象。

根据奖金分配计划,四支亚洲参赛队伍里,成功晋级八强的利雅得新月将获得超过34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43亿元)。就连小组赛三轮皆负的浦和红钻与蔚山HD,也能各自拿到95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845万元)。这些数目对那些常年资金短缺、勉强维持运营的中超俱乐部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巨额资金。

领先者率先获得变革带来的好处,拥有大量资金不断巩固自身,这使得后来者想要超越变得异常困难。国内足球队即将面对的,是一个日益加大的经济与比赛水平差距。

这表明,目前讨论中国队伍进入世界俱乐部杯的时间点,显然不太现实。中国职业联赛现阶段能做的,就是静下心来调整内部机制,明确一个迎头赶上的方向。

变,怎么变?

中国足球要赢得世俱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当前这场自上而下、影响遍及全球的系统性变革,其影响力已经扩散到足球领域的每一个角落。

根据最新世俱杯的日程安排,亚足联决定从2023年开始调整亚冠赛事模式,采用全年贯通的形式,即从8月持续到次年的5月,目的是让亚洲各支球队都能在巅峰状态中参加比赛,这一调整措施迅速引发了其他足球联赛的连锁变动,比如沙特联赛立即响应,其代表队利雅得新月在本届世俱杯中表现优异,被称作亚洲赛区的佼佼者,与此同时,日本J联赛也计划在2026年完成向跨年赛制的转变,韩国K联赛同样将这一改革方向纳入了未来的发展规划之中

一个明显不同之处在于外援规则的放宽。亚足联从2024-2025赛季开始,取消了其管辖赛事中关于外籍球员的注册额度规定。秘书长温莎·约翰明确表示,此举是为了增强亚洲足球队在世界范围内的竞技水平。沙特和日本的职业联赛已经大幅度减少了对外籍球员数量的控制。同时,东南亚地区的不少国家也将注册外援的限额提升到了十名以上。

2025亚冠世俱杯恒大_新版世俱杯 中国俱乐部 足球改革

中超联赛目前依然沿用自然年进行比赛,从年初持续到年末,并且对外籍球员的上场人数设定了上限,即最多五名球员可以出场。这种做法有其合理性,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地域广阔,南北方的气候条件存在显著不同,导致冬季在部分区域难以进行足球比赛。如果采用跨年度的赛制,可能会增加赛事的成本,同时也会对观众的观赛体验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如果放宽对外籍球员的限制,可能会对本国球员的竞技空间造成挤压,甚至有可能引发俱乐部之间的恶性竞争。

当前情形令人紧迫,倘若中国足球仍旧停滞不前,必将陷入脱离实际的困境。采用跨年度赛制有助于与世界足球体系相协调,同时也能为球员出国踢球提供便利条件。引进更多外籍选手可以直接促进国内联赛的竞技水准。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已经组建起来,相关人士必须认识到当前形势的变动。该组织需要充分运用其专门委员会的作用,针对比赛规则、外籍球员政策等核心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借鉴他处经验,有助于攻克难题,寻求解决之道,往往能发现更多途径。日本针对北方寒冷气候,采取球场顶棚覆盖、发放冬季补助等措施,以此克服环境限制,部分联赛还引入更多亚洲外援作为替代方案。这些做法都为中甲联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维持现状,借口总能找不少。但寻求改变,只需要一个驱动力——中国足球,绝对不能与全球趋势背离。

办,何时办?

按照因凡蒂诺的规划,2021年原定于中国举办新一届世俱杯。不过因为疫情爆发,这项赛事被推迟到了2025年。同时,比赛的主办国也由中国变更为了美国。

现在,先前为举办活动而修建或翻新的十座高级别足球场馆全部完工。闲置的场地迫切需要高规格比赛来启用,处于困境中的中国足球也盼望顶级国际赛事重新到来。

放眼世界,中国所关注且具备商业吸引力与观赏价值的国际足球活动,主要包括女子足球世界杯、世界俱乐部锦标赛以及男子亚洲杯。

研究即将到来的赛事安排:男子足球世界杯在2034年将在沙特阿拉伯举行,按照大洲承办的规则,中国申请举办至少要等到2042年。2031年和2035年女子足球世界杯的申办工作正在进行中,不过两者都没有被安排在亚洲地区。中国足球协会已经基本决定不再争取2031年男子亚洲杯的举办权。

未来十年间,中国具备资格、拥有可能承办的顶尖国际足球活动,基本上就只有2029年和2033年这两届世界俱乐部杯赛事了。

主办方的竞技水平是重要的评估标准。中国男足和女足国家队目前状态不佳,因此申请举办大型赛事需要慎重考虑。相比之下,俱乐部比赛所承受的竞技压力较小,或许是一个更理想的决定。而且,欧洲五大联赛在中国已经培养了数量庞大的球迷群体,能够有效保障赛事的观众关注度和商业价值。

当前球场设施建设已顺利结束,今后申办相关赛事便无需追加大量设备成本。新版世界俱乐部杯首届赛事便斩获近2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50.5亿元)的营收,充分展现了其可观的经济效益。举办这类高水平赛事能够有效刺激国内足球市场的活跃度,对于培育和推广足球文化也具有显著的正面作用。

去年11月,凡蒂诺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直言,中国具备承办各类世界杯赛事的潜力和重要性,包括未来男足、女足世界杯,以及青年和俱乐部世界杯等,都可以在中国举办。国际足联早已向中国发出合作邀请。

当然,能否成功尚有不确定性,得看各相关单位怎样权衡,时间机会正快速减少,巴西、西班牙、卡塔尔、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清楚表示,非常愿意举办2029年世俱杯。

在众多变数面前,一个事实已经非常清楚:中国足球要实现进步,必须借助世界级比赛的推动作用。接下来十年,中国足球能够采取的路径十分有限,能否通过参加世俱杯来获得提升?

标签: 2025亚冠世俱杯恒大 
集锦VIDEO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