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篮球新闻 >

7月20日姚明新角色成CBA公司董事长,职业化改革何去何从??

7月20日,姚明又多了一个新角色:CBA公司董事长。

大姚因此同时担任两个职务,一个是篮球协会的负责人,另一个是CBA企业的最高领导人。

他谈到这个身份的转变,表示自己如今身兼两职,盼望工作上的革新能够进展得更顺畅些。

这个句子变得非常复杂,包含了多个不同的信息点,需要仔细拆分,才能让每个部分都变得清晰易懂,同时还要保持整体的连贯性,确保意思不会丢失,各个部分之间要有适当的过渡,这样才能让整个句子更加流畅自然。

谈起职业化改革,要从去年,姚明“摊上事儿”的时候开始。

四月份的十九号,担任中职联董事长的姚明,与中篮协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磋商,最终达成的共识仅剩四个字:毫无进展。

早些时候,姚明和18家CBA俱乐部共同发起了中职联的组建,这18家俱乐部涵盖了CBA联赛中的20支球队,而浙江和山西两家俱乐部并未加入,此举旨在推动CBA联赛向更加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他能赢吗?

【1】“姚吉诃德”?

姚明的想法很简单,他给中国篮协提了两点建议。

以中职联整体身份参与投资前景中的官方篮球联赛企业,希望篮球协会推行"商业化转型",创建一个CBA联赛公司。

股份制改造层面,篮球协会存在一个参照对象。2005年,中超公司宣告成立,足协掌握中超公司36%的股权,剩余的股份由另外16支足球队平分,每队持有4%。此后,各支球队持续表达不满,要求足协脱离中超公司的控制,去年8月甚至出现王健林可能收购足协股份的传闻,但最终未能实现。

篮协提交给体育总局的方案里,篮协准备持有股份30%,联赛中的20支球队各自占股3.5%。在这个方案里,篮协是联赛的最大所有者,能稳固地掌控CBA。中职联的方案由姚明领衔的18家俱乐部掌握63%的主要股份,篮协只占30%。

这关乎姚明与篮协的分歧所在。依篮协之见,这位由他们悉心栽培的年轻人竟在挑战权威,协商的结局可想而知。

姚明还提出了一项要求,就是把CBA联赛的商业拓展工作委托给中职联。虽然这只是股权分配之外的事,但它触及了更直接的经济利益,这个方面也直接影响到CBA是否能够实现充分的商业化运作。

就此事而言,篮协采取迂回策略,声称CBA的运作主导权今后将移交CBA联赛组织。由该组织判断是自主管理还是公开招募,权力不属于篮协。这便是姚明所评论的"等同于没有商议"。

先前中职联的谈判陷入僵局时,社会各界普遍对其寄予厚望。姚明无与伦比的名望以及十八支队伍的结盟,似乎具备足以促成变革的资本。在出席博鳌峰会期间,姚明向新闻界表示:"我推测篮球协会方面,应该还是希望有队伍参与赛事的"

外界认为这番话是姚明对篮协发出的明确警示。文章发布不久,篮协便有了动作。当篮协公布CBA公司方案后,已有18支球队加入,其中超过半数对方案反应冷淡,立场摇摆不定。

有负责人忧虑,若受外界言论影响,球队或会表现出与管理机构相悖的态度,对于在现行体制下运作多年的俱乐部来说,此举无异于与自然抗争。仅有五支队伍实际投入资金购买了中职联的股份,其余俱乐部则转而寄望于CBA企业的建立。

倘若那些昔日的合作者一致转变立场,公司大概会在今年11月前办妥手续,从而掌控CBA的运作事务。那时,姚明费尽心思创办的中职联恐怕会变成半途而废的项目。圈内一位知情者对华商韬略表示,中职联刚起步就要面临终结的命运。

姚明感到十分为难,他甚至放出过重话,以自己名义表明态度,表示不会加盟那家CBA公司。紧接着,他还追加一句,认为中职联内部肯定也有俱乐部持有和他一样的观点。

【2】身家30亿的姚老板

中职联同篮协的博弈,犹如新兴力量同固有体系的较量,若将所有关于联赛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经济前景的因素排除在外,中职联最核心的支撑,其实仅剩姚明一人。

谈判破裂前的二十天里,姚明正经历着他个人生涯中一段特别辉煌的时期。四月份,NBA官方正式公布,包括姚明、沙奎尔-奥尼尔、阿伦-艾弗森在内的多位篮球巨星,成功入选了二零一六届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

能够和奥尼尔、奥拉朱旺、德雷克斯勒这些球星的名字并列,我感到非常荣幸,这种感觉难以用言语表达,因为我从未赢得过NBA总冠军,所以名人堂的入选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成就。

成为NBA名人堂成员是姚明显而易见的最高成就,然而“姚明”这两个字所蕴含的意义远超于此。作为亚洲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体育人物,这位身高2米26的巨人,是世界了解中国的其中一个重要窗口。他是NBA历史上首位没有美国血统的国际新秀,同时也是联盟中最具绝对优势的内线球员之一。他那个没有受伤的06-07赛季,平均每场能够得到25分,并且能抢下9.4个篮板。在他状态最好的时候,参加国际赛事的时候,常常遭遇三到四个人同时防守,但他依然能够轻松应对。

姚明在创造无数佳绩的过程中,始终承受着健康问题的困扰。2009年,他于赛场遭遇右膝重创,到了2011年,最终选择了告别篮球场。卸下运动员身份之后,凭借响亮的名声,这位篮球巨星摇身一变,成为了商界人士。

姚明从事商业活动是早已规划好的安排,他早年的姚之队就很有名气,在他退役之后,这个在美国和中国都有关系的团队也成为了他从事商业活动的重要支撑。

还是运动员时,姚明已经拥有令人咋舌的身家。

姚明在长达九年的职业道路上,总收入超过两千亿元。除了运动员的薪酬,他在赛场上的卓越发挥和享誉全球的名声,也让他成为各大商家的青睐对象。

华商韬略核算了姚明作为运动员的收入和商业代言的报酬,他未扣税的总收入达到了三十亿元以上。

除此之外,球员生涯中,姚明就参与过团队的投资经营,2006年,他向巨鲸音乐网注资了300万美元。然而,该网站的经营状况和投资人的竞技成就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到了2013年,巨鲸音乐网就已经无法使用了。

跟巨鲸网差不多,离开篮球场从事商业活动以来,关于姚明的消息铺天盖地,不过多数只是虚张声势,真正有分量的成就还没有出现。他投了红酒这个项目,也当过公司创始人之一,在公开上市前位列第四大持股人。后来,姚明旗下机构又接连插手了黄杉基金和弘远基金。

那两只基金的具体运作状况,外界并不清楚。那支参股基金,当初让姚明账面赚取了六千多万,不过后来因为股价大幅下跌,价值就减少了。另外,他负责的上海男篮经营和红酒投资,外界普遍觉得效果不佳。

上海男篮是姚老板声望的重要支撑,这支队伍是姚明早年的签约对象。

姚明在CBA的众多老板里显得与众不同。广厦、广汇等俱乐部的主人不比他穷,与这些富豪相比,姚明缺少雄厚的实体产业作为支撑,球队的资金主要依靠他个人的影响力,维持着一家只花钱不赚钱的队伍。

因此,他比所有主管都更盼望通过转播权、球衣赞助、入场费和球员来获利。

CBA已经度过了二十一个赛季,可是现在,联赛在商业拓展方面的成就仍然不突出,众多俱乐部一直没能找到可靠的赚钱方法,所以前几年,有些俱乐部变成了难以处理的难题,经常听到没人愿意接收的消息。

收入尴尬的同时,CBA观众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为了吸引并留住球迷,俱乐部持续花费大量资金聘请优秀的外籍球员,国内球员的转会费也随之水涨船高。为了提高队伍实力,俱乐部还加大了对训练体系的投入,同时升级了比赛场地和配套设施,并改善了球员的出行及居住条件。这些方面的开销持续增加,导致很多CBA俱乐部深陷财务困境,亏损现象变得非常普遍。

长期以来,中国体育产业都存在类似状况,经营者获得俱乐部时已做好相关规划。不过近期体育行业热度飙升,中超联赛转播权更是拍出了八亿人民币的惊人价格。

同行们的压力下,持续亏损的CBA投资人们终于按捺不住,这促使18家俱乐部老板集结起来,迈出了联合行动的第一步。

【3】做CBA版的大卫-斯特恩?

姚明是18家俱乐部中的负责人之一,他提的条件其实很合理。中职联的主要意图是获得CBA的运营管理权,希望在裁判专业化、球员薪资公开化、球员权益最大化、版权分配、国际推广和媒体利益最大化等方面进行改进,以便让CBA有更佳的市场拓展。

这项革新既有利于联赛和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也契合国家的政策导向。

姚明拥有丰富的NBA从业经历,对于当前职业体育的商业模式有深刻认识。不过,即便CBA已经推行了诸多变革,与NBA相比依然存在显著不足。在商业运营方面,姚明可以从前NBA最高负责人大卫-斯特恩那里获得宝贵指导。

斯特恩经营下,NBA成为全球规模最庞大、职业水准最高的篮球赛事,每年产生的利润高达30亿美元。

国内联赛存在不少弊端,比如不正当竞争、裁判不公、赛场失序等情况,商业运作方面更是差强人意,就连球员转会这种基础环节也充斥着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

姚明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做CBA的大卫-斯特恩。

这样一来,负担相当沉重。就在几天前的论坛上,有媒体人询问姚明在推进变革时,怎样应对来自各方的阻力。

姚明表示这个问题很犀利,他接着说,这次改革获得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任何一种改革都不是要破坏树木生长的环境,而是要调整关系,让所有人在篮球的氛围中感到满足,这就是改革的原因。

由此看来,先前那些困扰过往的难题似乎已经理清,大姚的目标和规划显得愈发清晰,在他眼中,所谓职业化改革意味着持续推进,每一步都需审慎观察,前进方向虽然明确,关键在于不断反思,持续寻找突破口。在联赛管理方面,必须制定周密的长期计划,同时打造精准的市场策略。

而最重要的,还让更多人来关注CBA,喜欢篮球。

标签: cba联赛姚明改革 
集锦VIDEOS 更多>